广西普通话语音包叫什么(广西人怎么会说这么多方言?)

2023-10-16 09:10:11 84
admin

广西人会说两三种方言,这并不奇怪。他们的语言天赋是与生俱来的。

一、方言三分天下

广西的语言一般分为三种。南方说粤语(俗称白话),北方说西南官话(桂柳话),西方说壮语(方言)。

广西东南部平原广阔,河网密布,农业发达,人口长期稠密。这里说的是粤语。广西是粤语使用者最多的地区,广义人口有15-2000万。桂柳方言位居第二,分布于广西北部,使用者约12至1500万。

广西三大方言总分布图

桂西有壮语人口1000万。桂西还有一个特殊情况。西北地区属于壮语与西南官话混合区(镇内讲桂柳话,镇外地区讲壮语)。西南地区属于壮语和粤语的混合区(乡镇讲粤语,城市讲壮语)。城外地区)。

广西其他较强的方言是平话和客家话(新民话)。平话分布于南宁至桂林交通沿线,人口约500万;客家话分布于广西全境,人口约700万。

此外,广西还有两种少数民族方言,湘语,分布在湖南附近的广西北部;闽语,散布于广西东南部。

广西拥有丰富多样的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,堪称中国罕见的语言宝库。

二、方言进化史

广西汉语方言中,只有粤语勾罗片被认为是本地形成的。其他几种方言是在不同时期从中原或广东传入的。

先秦时期,广西是百越族(壮族的祖先)的聚集地,使用百越语。

1. 本土粤语形成:

秦始皇统一岭南后,中原汉族不断南迁。公元前111年,汉朝平定南越国,在广信(今广西梧州)建立岭南政治中心。广信为岭南中心的300年间,南下的汉族与当地的百越族融合,形成了广信方言。也就是说,他们是广西最早形成的汉语方言——勾罗粤语的直系后裔。

除勾溜片外,粤语在广西也有不同的派别,按历史形成和口音来分类。主要分为永训片、光复片、沁莲片。勾罗片是最古老的粤语,粤语的发源地是广西梧州。

2. 平话的迁入:

宋代时期,北方汉族不断南下广西,随之带来的方言称为“平话”。据史料记载,当时壮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抗宋朝,宋廷派狄青南下镇压平叛。

战后,狄青的部队留在桂中平原,没有北返。狄青的部队凭借政治、军事优势,使平话成为广西的权威语言。

后来,随着粤语和西南官话逐渐强大,在这两种强势方言的影响下,桂南和桂北的官话就不再听懂了。桂南屏话受粤语影响较大,有学者建议将其划归为粤语。典型的平话地区有宾阳县(全县通用该语言)和横县(全县大部分地区通用该语言,但县城通用粤语)。

3. 西南官话迁入:

明朝灭蜀、征服云南后,大批士兵进入广西,并带来了西南官话。桂流地区长期以来是广西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中心,使得桂流方言尤其在少数民族中保持着威信优势。

普通话最盛的时候,广西中部和南部的城镇都讲普通话。但后来,桂柳方言的地位受到了粤语的挑战。粤语逐渐在桂南占据主导地位,而桂柳方言则退至桂北。

4. 客家话迁入:

明朝末年,客家人因战争、经商或异地谋生,从江西、广东、福建三省迁徙到广西。清朝以后,更多的客家人进入广西。目前,客家人分布在广西50多个县。其分布面积之大,与近百年来的饥荒、土夷争斗有关。

5. 输入性粤语:

清初,大批粤商西迁,在西江两岸的城镇经商。他们把粤语广府片邕浔片带到了广西。

永训和广府粤语和广东粤语区别不大。粤语粤语主要分布在梧州市及西江沿岸的少数乡镇。永训粤语主要分布在南宁、贵港、百色、崇左等西江大部分乡镇。

目前粤语的标准发音是广州话,也就是大家在电视、电影中经常听到的粤语口音。属于粤语粤语电影。

最早形成于梧州的广信方言(姑鲁粤语),随着人口迁移而演变,形成珠江三角洲的广府方言。后来粤商西迁梧州,将梧州城的主流语言改为粤语。原本在城市里使用的勾罗粤语被推到了郊区和农村地区。

位于广东和广西交界处的梧州市,是一座粤语方言岛,如图粉色所示

粤商在梧州扎根后,继续沿江西进,占领了大量城镇。他们带来的粤语与当地特色融为一体,形成了与粤语不同但又高度相似的风格。邕浔片

粤商沿西江西行,最远到达广西、云南、越南边境地区示意图。如今,西江沿岸仍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广东城市和集镇。

三、有趣的方言岛

广西人之所以掌握如此多的方言,是因为广西分布着大量的方言岛屿,最典型、规模最大的方言岛要数南宁市区。南宁市区讲粤语,郊区讲平话,农村讲壮语。

在未建城前,南宁地区主要讲方言。宋朝后来大量军事移民(狄青部队)下令平话成为南宁的权威语言。

明清时期,桂林是广西政治中心,大批桂柳语官员被派往南宁从政。官话逐步上升为主流语言,平话则被官话排挤到郊区。这一时期普通话的流行与政治移民有关。

清末明初,粤商西迁南宁。粤商凭借经济优势和超前的商业头脑,掌控着南宁的经济命脉。其他不同方言的群体需要学习粤语,粤语逐步取代官话成为强势语言

民国期间,又大批粤人西迁广西,粤语在南宁确立了主导地位。在粤商经济移民的影响下,原本在南宁市流行的普通话遭遇了悲惨的结局。它被粤语压缩到一两条街,最终消失在南宁。南宁变成白话的天下。

南宁城内的方言在历史上总共更替了三次,“岛中岛”多方言区形成。

南宁方言岛示意图

方言岛的起源主要分为军事移民、政治移民,经济移民。南宁是方言岛的典型案例。平话的迁移与军事有关,普通话的流行与政治有关,而粤语的强大则来自经济。

如今,南宁已形成壮语包围平话、平话包围粤语的“岛中之岛”型方言岛。

方言岛的结果是“岛民”需要切换不同的语言来与不同的群体进行交流。

在普通话普及之前,讲壮话、平话的人进城购物、做生意都需要转换成白话。白话族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平话和壮语。

对于壮族人民来说,壮语是家庭语言,维系家庭纽带;平话是交友、交流的语言;曾经流行的普通话是衙门的语言;粤语是工作语言和商业语言,两者缺一不可,并且各自发挥着不同的社交功能。

如果您在南宁有会说三种语言的朋友,请不要感到惊讶。

除了南宁,广西还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方言岛屿。

桂西是壮族聚居地。百色和崇左是广西西部的两个较大的城市。壮族虽占人口90%以上,但其市区及沿江下属县都是粤语方言岛。与南宁一样,广西西南部的城市内使用粤语,而城外则使用平话和壮语。

广西北部还散布着大量的桂柳方言岛屿。城内多讲桂柳话,城外多讲壮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。

西南官话(绿色部分)在桂西北部并不是连片分布,而是形成了相互隔离的方言岛屿。

广西粤语内部也形成了不同的方言孤岛。广府粤语(粤语)在梧州市内使用,而国鲁粤语则在城外使用。狗罗粤语和粤语粤语差别很大,很难理解。外地人进入梧州需要转换成粤语口音。

客家方言岛屿呈“群岛型”分布。广西的客家人群体分散在境内,相互之间没有联系。它们被周围浓厚的方言所孤立,形成类似群岛的方言岛屿。散居全国各地的客家人大多组织成村庄,很少形成客家镇。客家人进城后需要改用当地主流语言(桂北的西南官话、桂南的粤语)。

客家话(橙色部分)星罗棋布在广西各地

四、消失的乡音

对于一个地方来说,语言多样性是一种文化财富和文化名片。方言的传承体现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。

对于个人来说,多学习一门语言会带来另一个好处。广西人掌握多种方言的能力似乎是大自然赐予的技能。经常沉浸在多语言切换环境中,可以让你的思维更加活跃,逻辑更加清晰。从小掌握多种方言对于广西人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,对以后学习外语也大有裨益。

然而,广西方言消失的速度令人担忧。随着普通话的不断进步,方言空间不断被侵蚀。

南宁的粤语正在消亡。公开数据显示,南宁年轻人会说方言的比例仅为13%,甚至低于移民城市深圳。

流行一种与南宁粤语混合的普通话“南普”。很多南宁人将普通话视为南宁方言,视为代表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。城市里已经形成了一种说普通话流行、说白话已经过时的社会潮流。其实南普话并不是方言,只能算是普通话的一个变种。

20世纪,粤语曾是南宁的主导方言。 20世纪90年代以来,宣传风暴席卷南宁。公共场所的粤语、公交车站公告、广播电视娱乐节目已被取消或广泛限制。曾经强大的南宁白话在20年内迅速成为濒临灭绝的语言。

近年来,市民保护白话文的呼声越来越高,但最近被寄予厚望的《南宁地铁粤语站报》最终被搁置。

南宁市政府曾计划学习广州、深圳地铁使用粤语报站的做法。

后来,粤语报纸不复存在。

与其他地区“引导式推普”不同,南宁推普带有强制的行政介入。南宁方言的普及进度和当地方言的失传速度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
为什么普及对粤语影响最大?

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粤语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和集镇。广西有14个城市,除桂、柳、莱、和四个城市均讲普通话外,其余10个城市市区内均讲粤语。当政府部门发布命令时,首当其冲的就是占据大部分城市的白话群体。

分布在城郊和农村的平话、客家话、壮语等,因为“山高皇帝远”而没有像粤语那样受到影响。

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方言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。事实上,在普通话普及之前,客家话、平话、壮语等方言长期受到两大方言(粤语和西南官话)的挤压。现在.还有另一个普通话。

只有西南官话(桂柳方言)受普及影响较小。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桂柳方言本身就是官话方言,更接近普通话。讲桂柳话的人不需要系统学习就能很好地掌握它。普通话。推手一来,桂柳地区就可以侧身躲避。

目前,柳州和桂林的主流语言仍然是当地方言,就像重庆和成都这两个西南官话城市一样。

南宁年轻人的方言熟悉度低于移民城市深圳,而省内桂林的熟悉度极高

然而,对于一种与普通话截然不同的方言来说,地方口音的流失速度却令人震惊。

南宁的极端案例给了其他城市很多启发,尤其是同样属于粤语区的广州。

广州权威媒体《羊城晚报》发表2010年评论文章《大众化的“南宁现象”》,批评南宁本土语言的流失:

南宁现象的第一个启迪:一个失去方言的城市是可悲的,历史要随之断裂,文化要随之流失,城市形象也要失去个性和光彩。

现在许多南宁人羡慕梧州人和柳州人,羡慕每一个能说方言母语的城市。他们特别羡慕广州人,不但因为我们的媒体和民间能坚守粤语,还因为我们文化自信爆棚的底气。这是南宁现象的第二个启迪:别拿方言不当回事。方言像物质一样只会转换不会消灭,我们与其说一口“臭青”新方言,何不保守祖宗留下的语言呢!

第三个启迪:普通话光凭优越的社会功能不足以取代方言,它必须放下身段与方言竞争并取得优势,这样的普通话才会让全体中国人乐于使用。

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失传的南宁话的话题

方言在普通话普及、经济发展、人口迁移的过程中不断被边缘化和取代。

南宁可能成为中国南方第一个采用普通话作为自己方言的城市。

广西人天生的方言无缝切换能力,在推拉机器下还能维持多久?

如何在保护本土文化的同时有效弘扬本土文化?

收藏
分享
海报
84